科普知识

首页 > 科普知识

工商业储能容量怎么算?

发布时间:2025/9/30 20:19:41 点击:

近几年,“工商业储能”成了不少工厂、商场、产业园老板口中的热词——通过在电价便宜时(深夜)充电,在电价贵时(下午生产高峰)放电,既能省电费,还能保障用电不中断。

但很多用户在规划储能项目时,第一个难题就是:“我需要配多大的储能?是看功率还是看电量?怎么算才合理?”

简单来说,工商业储能容量的计算需要结合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、电价政策、储能系统充放电能力等多重因素,核心目标是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,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”。

下面将从基础概念到具体测算,一步步拆解其逻辑。

一、先搞清楚:储能的“容量”到底指什么?

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储能,可能会混淆两个关键概念:“功率”和“容量”(就像买电动车,有人关心“马力多大”(功率),有人关心“续航多远”(电量))。

功率(单位:kW):相当于储能系统的“力气大小”——比如一个100kW的储能系统,最多能同时给100kW的机器供电(比如几台大型空调或生产线设备)。它决定了储能系统“能带动多大的用电负荷”。

容量(单位:kWh):相当于储能系统的“存电总量”——比如一个200kWh的储能系统,存了200度电(1kWh=1度电)。它决定了储能系统“能放电多久”:如果以100kW功率放电,200kWh÷100kW=2小时,就能持续供2小时。

简单总结:

●想支撑大设备同时运行→看功率够不够大;

●想存更多电赚更多钱→看容量够不够多。

工商业储能容量的计算,核心是解决“我需要存多少度电,才能通过峰谷电价差赚钱/保障用电”的问题。

二、工商业储能容量的计算逻辑:从实际需求出发

计算储能容量没有“一刀切”的答案,但最常见的场景是“峰谷套利”(靠电价差赚钱),下面主要以这个场景为例,拆解计算逻辑。

第一步:看用电“峰谷差”有多大

首先,你需要了解自己的用电习惯:

1.每天用多少电?(比如工厂一天总用电1万度);

2.什么时候用电最贵(峰时段)?用了多少电?(比如峰时段用了3000度,电价1.2元/度);

3.什么时候用电最便宜(谷时段)?(比如谷时段是深夜22:00-早上8:00,共10小时)。

关键点在于:储能主要赚的是“峰时段用高价电”的钱,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“峰时段用了多少电”,然后想办法用谷时段存的电来替代它。

第二步:定策略——什么时候充电?什么时候放电?

根据各地电价政策,一般这样安排:

●充电时段:选最便宜的谷时段(比如晚上22:00-早上8:00,共10小时),用电网的低谷电给储能系统充电;

●放电时段:选最贵的峰时段(比如上午10:00-15:00和晚上18:00-21:00,共8小时),把储存的电放出来给设备用。

假设你的储能系统额定功率是100kW(即每小时最多充/放100度电),

那么:

●每天能存多少电(容量)= 充电功率 × 充电时间 = 100kW × 10小时 = 1000kWh(也就是需要配1000度的储能容量)。

●每天能放多少电= 放电功率 × 放电时间 = 100kW × 8小时 = 800kWh(也就是说如果能覆盖800度的高峰电费,就能赚差价)。

第三步:算“存多少度电最划算”?

这里要结合两个数据:

1.你的峰时段用电量(比如每天峰时段用了3000度电);

2.峰谷电价差(假设0.9元/度)。

理想情况下,你希望储能系统放的电越多,赚的差价越多(比如放800度电,每天赚800×0.9=720元)

但储能的容量(存电总量)和功率(放电速度)有限,所以需要权衡:

●如果你的峰时段用电量很大(比如5000度),但储能只能放800度,那就只能覆盖一部分(赚720元),剩下的高峰电还是按高价买;

●如果你想覆盖更多高峰电(比如1000度),就需要更大的储能容量(比如充1000度电,需要谷时段充电100kW×10小时=1000kWh,或者延长充电时间/提高充电功率)。

举个具体案例:

某工厂每天谷时段(22:00-8:00)用电少,电价0.3元/度;峰时段(10:00-15:00和18:00-21:00)用电多,电价1.2元/度,峰时段总用电1000度;

●储能系统额定功率100kW,谷时段充电10小时(22:00-8:00),可存100kW×10h=1000kWh(容量1000度);

●峰时段放电8小时(比如10:00-15:00和18:00-21:00),以100kW功率放,正好放1000度电,替代原本要花1.2元/度的1000度电。

收益计算:

1.原本峰时段1000度电的成本:1000×1.2=1200元;

2.用储能放电的成本:1000度电是谷时段0.3元/度充的,成本是1000×0.3=300元;

3.每天净赚:1200-300=900元实际还要扣除系统损耗,核心计算逻辑是这样)。

如果工厂峰时段只用500度电,那配500kWh的储能就够了(充500度,放500度);如果用1500度电,可能就需要配1500kWh的储能(或者分多组储能系统)。

三、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

除了峰谷套利,储能容量还要考虑以下影响:

1.需量管理(降低基本电费:有些地方的电费按“最大用电负荷”收费(比如每月固定收30元/千瓦的基本电费)。

如果工厂某时刻用电峰值是2000kW,配200kW的储能(容量200kWh),在峰值时刻放电200kW,就能把瞬时负荷降到1800kW,从而降低基本电费。

这时候容量计算看“要削多少峰”(比如削200kW,持续1小时,就需要200kWh)。

2.充放电效率:储能充电和放电时会有能量损耗(比如锂电池效率约90%),实际需要的容量要比理论值略大(比如计划存1000度电,可能要多充100度补损耗)。

3.投资成本与回本周期:储能系统成本价格约0.56-0.71元/Wh(比如1000kWh的储能,成本约56万-71万),容量越大投资越高。一般建议通过测算“多少容量能在3-5年内回本”来确定最优方案。

总结:工商业储能容量怎么算?记住这3步!

1.看用电数据:统计你的峰时段用了多少电(重点关注)、谷时段电价多便宜、峰时段电价多贵(算出峰谷价差)。

2.定充放电策略:谷时段(低价时)充电,峰时段(高价时)放电,根据你的设备功率和时段安排,确定每小时充/放多少电(功率),以及每天充/放多长时间(决定容量)。

3.算经济账:目标是“用储能放的电越多,赚的差价越多”,但别盲目追求大容量——够覆盖主要高峰用电+投资能回本才是最优解。

总的来说,工商业储能容量不是越大越好,而是“根据你的用电习惯和电价差,算出最赚钱的存电总量”——即确保储能系统“装得准、赚得多”。


(信息来源:储能产业网)